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新闻动态

“匠心守艺·指尖上的千年之美” ——我校师生赴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

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非遗工匠精神,深化“第二课堂”育人成效,近日,由基础课教学部联合校团委组织的“匠韵千年”文化实践活动在石家庄高远清代民俗建筑博物馆顺利开展。20余名师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古建文化、扎染技艺与软陶制作,感受“指尖上的千年之美”,感悟匠心传承的深厚底蕴。 

古建探秘:解码千年匠心智慧 

活动伊始,在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走进古建筑文化展厅,从榫卯结构到屋檐雕花,从辅首衔环到瓦当纹样,细致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美学智慧。“一座古建筑就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”,学生们在讲解中触摸到匠人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坚守精神。


扎染体验:方寸之间见天地

在创意T恤扎染环节,非遗老师演示了捆扎、浸染等传统技法。学生们将白色T恤折叠缠绕,以皮筋固定后投入靛蓝染缸,随着布料展开,独特的冰裂纹理逐渐显现,每一件作品都因手工的随机性而独一无二。“原来简单的‘扎’与‘染’竟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艺术语言!”参与同学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。




软陶塑形:古建辅首‘活’起来

活动高潮是软陶古建辅首制作。辅首作为传统建筑门环装饰,承载着守护与祈福的文化内涵。学生们将软陶揉捏成型,参照实物复刻经典纹样狮首,再以工具雕琢细节。一件件充满创意的辅首作品在指尖诞生,传统符号与现代材料的碰撞,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。 



基础课教学部主任安洁强调:“未来将持续推进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融合,培育既有职业技能又具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工匠。”校团委教师李林涛表示:“此次活动是‘非遗进校园’的生动实践,通过‘讲解+体验’模式,让青年在动手实践中建立文化自信。” 



此次活动是响应我校构建“五育并举”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,后续将继续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深化活动成果,让千年匠韵持续浸润校园。